Suzie ShihShin Wu,LCSW
  • Welcome
  • Bio
  • Therapy Info
    • Service
    • Specialty
    • Fee & Policy
  • Consultation
  • 中文心理諮商
    • 心徑諮商所
    • 治療方法內容
    • 訓練與專長
  • Contact
  • Writings
  • Resource
    • Readings
    • Therapy Note
    • Links

心徑.心理諮商筆記
​​
​SuzieScape in Psychotherapy​

疫情蔓延時,青少年家長難為啊!

5/5/2020

Comments

 
Picture

​青少年的父母啊,疫情蔓延,你們辛苦了!
家長們小聲問問,我們可以有『
Time Out』暫停鍵嗎?

如果你是個全職父母,應該想念每天孩子在學校的幾小時,你可以擁有家裡獨自的空間,那份寧靜、輕鬆、自在。如果你是職業父母,現在家長兼老師的角色是你跟另一半共同的工作,孩子們年幼,可能一直纏著你,也可能你得想辦法將他們的活動填滿。但如果孩子在青少年階段,也得擔心他們不來找你在做些什麼呢?電動或者社群網站待多久?為何房門都不開,為何成天臉臭不開心,還是沒動力什麼事情都得三催四請呢?不想嘮叨的你,卻只能被迫嘮叨盯人啊!

居家避疫進入到五十多天,我們一起從焦慮走入疫情蔓延時,居家避疫的初體驗、適應、焦慮、習慣中,我們一起走進了一些不安與不耐煩。與我工作的年輕人們,許多離開校園回到原生家中,用更加獨立的自我與家人相處,有些挑戰。看著我家的青少年們雖然正常發展,卻也多少有點令我擔心。線上課程每天好幾小時,由於侷限其實學習量變多了,嘴上掛著都接近學期末了,成績只是P or NP,動力減少,更想念與朋友能夠見面的日子。有些人擔心著孩子們睡眠變太多,對生活更加負面,也有即將啟程前往大學的孩子,被迫無法展翅而飛,面對申請大學或者暑假實習,更多的疑問與失望。


妳(你)開始擔憂他們了嗎?妳(你)也心疼他們吧!

我們不難理解年輕人的困境,同理他們的真實感受,他們正走在社會化的發展階段中,友情社群好重要,卻被迫減少社交活動。他們沮喪發脾氣時,我們可以帶領著他們接受當下所有真實的感受,冷靜過後,帶著他們一起思考:好,我可以從這裡出發做些什麼讓自己好過些呢?  How about—We say to ourselves: ‘This sucks, and I’m going to be sad about it, and I’m going to be angry about it, and I’m going to feel anxious about it,’ or whatever it is. This then allows us to move on and say, ‘Okay, so now what needs to be done? 

身為家長,你還可能可以做什麼呢:

  1. 交給他們自主權,給她們多些時間空間。讓他們任性,也隨便一些,別像平時一樣要求,就把covid pandamic當成個放長假休息的好機會,上天給我們無所能選擇的機會。There is not much to lose, not much to worry. The whole world is pressing "on hold", not only your kids.
  2. 每天,我會花點時間,走進我的青少年孩子們的房裡,給他們每天一對一的quality time。在與每個孩子個別的十到十五分鐘的時間中,就如同陪伴孩子玩一般,安靜沒有言語也沒有批判,只是全然的陪伴。居家裨疫期間,好多的家庭活動點子在相傳著,分享如何能夠在家中珍惜彼此也陪伴。但其實這也是會有負擔的,而家庭共同空間裡,所傳達的是一個合作與共處的感受。在青少年的發展上,把自主權交回給他們,在他們允許下進入他們的個人空間中給予愛與關懷。我的孩子常常會冷冷地看著我說,what?(幹嘛?) 我可能笑笑說:沒有幹嘛啊,來這裡坐坐,可以嗎?孩子從來沒有拒絕過我們,然後我們便靜靜的坐下,可能滑著手機,可能看他們正在進行的事情。切記,即使他們在玩電動或者跟他們的朋友texting,但安靜的空間中,傳達著你無限的包容與接受,他們會收到的,然後慢慢放下自己的事情,加入你,開啟對話。
  3. 給自己你也需要的Time-Out。習慣給孩子time-out去冷靜。如果孩子們讓你煩了,也提醒自己身為大人,我們心中也有孩子的我,我們也可以任性也會疲累,我們可以給自己冷靜的時間,離開令我們有點喘不過氣來的親子關係。孩子不完全是我們的責任,在疫情蔓延中,我們身為父母的委屈以及犧牲也需要被看見,我們不一定能解決問題,但是我們可以看見、覺知、接受、放下。你的Time-Out方法是什麼? 走到前院整整花草,還是走到裁縫機前繼續進行口罩縫製任務,還是找個甜點食譜放鬆一下,甚至打掃整物是你的避難所? 你可以告訴孩子們,你讓我難受了,你讓我失望了,但是我們不需要有衝突,但是我累了,我需要休息,請讓我Time-Out. 如果在這之後,彼此有意願,你們便會交流談話。
    提供兩篇延伸閱讀參考推薦:
  • How teenagers can protect their mental health during coronavirus (COVID-19)6 strategies for teens facing a new (temporary) normal.
  • ​Supporting Teenagers and Young Adults During the Coronavirus Crisis
Comments

    Author 作者

    Suzie Wu. 吳式珣 
    美國臨床社會工作師 (CA & NY LCSW),從事心理治療與諮商協談多年經驗,擅長於亞裔精神健康,移民,個人與家庭問題,親子關係以及各類精神心理疾病診斷與治療。
    作者成長於台灣,於紐約攻讀學位與實習,並且累積十年臨床經驗,目前與家人定居於舊金山,執業於加州柏克萊(UC Berkeley) 。

    Archives

    May 2020
    April 2020
    March 2020

    Categories

    All
    COVID Pandemic Series

    RSS Feed

CONTACT ME


​Email: connect@suziewupsychotherapy.com

Phone:510-200-8332 (Please leave a voice message or text)

Address: 1676 Solano Ave, Berkeley, CA 94707​

​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0 Shih Shin Wu True Path Psychotherapy
  • Welcome
  • Bio
  • Therapy Info
    • Service
    • Specialty
    • Fee & Policy
  • Consultation
  • 中文心理諮商
    • 心徑諮商所
    • 治療方法內容
    • 訓練與專長
  • Contact
  • Writings
  • Resource
    • Readings
    • Therapy Note
    • Li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