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Cocid-19 Pandemic, Can we still have a so-called “Normal Grief or Lost”? Can we still have emotions without feeling "guilty"? 星期日一早接到這條街幾家鄰居們的共同email,讓左鄰右舍知道在這條街長大生活一輩子的S,昨晚深夜十一點在家裡往生,蒙主恩召了。因為Covid Pandemic, 加上S是獨居老人,讓S最信任的老鄰居半夜收到通知,才能讓臨終關懷的工作人員能順利依照S的遺願,被送到與父母同葬的墓園。就這樣安靜平靜地,S在這非常時期,離開了這條街,離開我們。 你可感覺到這個世紀冠狀病毒大流行之時,一般能夠”正常悲傷的能力與權力”也被無形中壓縮了嗎? 好似悲傷難過,生氣沮喪,不公不義等情緒也得跟著居家閉疫嗎?或者,心情也順道覆蓋在口罩裡面,如同看不到表情就也沒有情緒存在?這個經驗有點類似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喪失親人朋友,到鄉間避難或者失去財產,也類似二十年前911世貿大樓災難時期,如果我們的『Grief』不比別人的嚴重,如果我們的失去不如他人的犧牲,人類的腦筋自然替情緒分類到『不足以掛齒』或者『減低強度』類別而省略。 只是,生活中原本的喜怒哀樂呢?正面心情好比得意開心高興興奮不好說,負面的情緒例如:生活的細節,夫妻爭吵,親子關係煩擾,慢性疾病的身心影響,失去正常生活的適應,擔心失去工作或者畢業便是失業的開始,身為全職媽媽被剝奪的自由時間與空間,乃至思念往生的家人,移民來到美國的犧牲,它們也跟著隱藏減半嗎? 這些『正常的失落,難過,悲傷情緒』倘若沒有因為疫情而失去家人或者生命的人來到悲慘,而我們的生活也沒有第一線醫療以及必須工作人員來的辛苦偉大,那麼此時我們的罪惡感(Guilt)便可能油然而生,告訴我們『多忍耐,減低情緒,減少抱怨,多正向樂觀,多珍惜擁有』,你我的心智可能開始有些委屈,因為這個世界正在面臨一個很大的危機,而我們怎能不多擔待,多承受體諒呢? 提醒我們觀照自己的心情,儘量如同平時一般,是這個疫情時期重要的自我照顧工作。 我們可以跟自己的情緒打聲招呼,讓心智知道我們有看到它仍然重要,仍然有被看見。平時,心情低落時,自我鼓舞的方法是什麼?生氣無奈時,妳找誰抱怨?壓力筋崩時,你的紓壓方式呢?誰是你的支持系統?又哪些療癒方法是你的出口? 身為心理治療師,我也有失去鄰居的難過。今早鄰居們相互支持的慰問email,訴說著對她狀況的抱歉與遺憾,但知道上天也依照S想要離開這個世界的方式,回到父母身旁而祝福繫念著她,我們一起成立支持系統,一起分擔心情。在這之後,我走到她家門前,靜靜的祈福五分鐘,把祝福帶給S。下午,好好地趁著下午的太陽露臉時,我在前院種下了新苗,也注入了我對S的悲傷以及遺憾。這是我選擇處理悲傷的方式,面對它,處理它,與它共處於這個無所能控制的疫情中。等時間到來,才能夠與它好好相處,放下它。 情緒起伏是再正常不過的,在安平時代如此,在疫情流行期亦然。『允許悲傷 難過 生氣 失望』,『允許興奮 開心 得意 滿足』 正反心情都好重要!看到情緒,面對情緒,讓我們知道即使面對人類的浩劫與困境時,我們需要更多的同理以及憐憫受苦受難的人,但是我們依然可以給自己的情緒陪伴,並無需減量。 希望你/妳 /妳們/你們 都能夠跟自己的正面與負面情緒打聲招呼,每天只要找到一兩分鐘與自己獨處的片刻,覺知它,認識它,體驗它,處理它,然後放下它。 後記:也為我自己處理情緒的整理與紀念S的文字 S是一個六十多歲的華裔香港移民後代,七零年代於柏克萊畢業的高材生,在舊金山市政府工作到幾年前退休。S在這條街上有兩個家,我家隔壁的家是他小時候的家,只是現在他放東西跟工作的地方,這條街的路口是她的母親的家,也是她生活起居的地方。今年年初,S發現癌症復發了,這回,她選擇不治療而在家裡度過最後的一段日子。因為居家避疫也開始後,我們就愈少見到她的身影。從前,有時會看到她出來走動,穿梭於她的兩個房子之間。現在,只能從鄰居言語中知道,她在家裡靜養,有home careker跟教會朋友來照顧她,聽說她走動愈來越難呼吸,她也暸解疫情以及居家隔離所以不想太打擾大家。 S是個一輩子與她的雙極症 Bilopar Disorder共處的人,她屬於高功能的精神疾病患者,用她的生活方式與能力平衡著疾病的困擾。她不是個很配合治療的患者,但也活出生命的能量與影響力。人們對於慢性精神患者的歧視,就如同我們對新冠狀病毒無知的防範與害怕, 鄰居們總是對S和善但卻有多了防衛。她的母親一直到兩年前往生前,都是她的主要照顧者。S也覺得照顧年老母親是她的工作與責任,我深信,這樣的職責是她一直能夠往前走的生命動力。 S在兩年多前發現乳癌,除了簡單的外科手術移除腫瘤,她選擇了不做任何化學或者放射線治療。年初,她的身體開始有許多不適而發現癌症擴散。她的精神狀況也開始進入十分不穩定的狀態,因為幾次的事情發展,長久身為鄰居的我們,都互相幫助照顧她生活起居,緊急狀況,或者住院出院。S說這是她最後想要留在世上生活的地方,Her home-her street-her block。 S回到父母身邊,她信的主旁邊,謝謝她的生命在我與家人的生命中留下些意義與祝福。 |
Author 作者Suzie Wu. 吳式珣 Archives
May 2024
Catego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