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避疫,全美疫情正往高峰爬上, 跨過了三月份,進入了四月份的一個週末, 舊金山灣區,異常多雨的春天, 日常雨天的週六,你我需要待在家裡, 你我卻必要關在家中,面對著全球世界災難。 我有點想念星巴克,我的日常, 翻閱著剛寄達的New Yorker雜誌,不正常的封面,如同當年9/11世貿大樓被襲擊的封面,將成為紀念收藏版,好不諷刺。 而那株室內植物,分不清楚日常與不正常, 不太需要陽光,仍自在呼吸。 這不正常的日常,你開始習慣了嗎? 在COVID新武漢病毒襲擊反應不及的美國後,加州進入Shelter-in-Place 的第三週,
我的線上心理諮商工作,也安定下來,受諮詢者每週固定時間與我在線上治療室裡見面。 這週開始,Clientsㄧ致性的開始表達出對於現狀的接受,卻也開始出現煩躁不耐煩,擔憂與失望。 從危機處遇機制中,走入面對人類同樣面對的難處裡, 危機剛發生時,處理應變是本能, 於是我們儲存食糧,搶購衛生紙,做口罩囤積清潔消毒用品, 學校與職場兩邊燒,我們被迫留在家中,彼此習慣適應空間運用, 滿出的email比平時多兩倍,關注的新聞與社群團體訊息頻繁,連關心問候也增倍。 我們需要著,有知有為,我們便有照顧自己與孩子家人, 心裡覺得心安,神經雷達反映著,行為與認知回應得當。 年幼的孩子開始不耐煩,不了解為何永遠不能有playdate, 青少年的孩子開始踩到現實,不用上學的開心消失,在教室打鬧的景象越不可能, 即將畢業的大學生,每天在網路上丟上多少履歷,石沉大海, 惜福的上班族工作量一般,每日經濟蕭條的曲線卻時時刻刻提醒職場工作的我們備戰, 用股票換取的學費消失了,孩子這學期還能回學校的希望更沒了, 口罩做好了,醫療人員也慢慢有防護裝備了,連政府撥款小額補助也留意了, 怎麼有這麼多的要調適的事情,但這習慣日常,還是習慣不正常,好混淆啊! 工作起始,卻遇上這全球疫情, 精神心理支援系統在資訊網路豐富的極速中擴展開來, 速度是跟著新冠狀病毒的威力, 我跟每個臨床工作者一樣,都失衡著, 緊緊抓著步調,習慣無限距離卻得貼近的心理支持, 免費受訓的專業課程資源,同行提供的免費諮詢以及網路支持團體, 今天這連結,明天那網頁, 有點喘不過氣,應該不是病毒纏身,但身心有負擔。 該怎麼做?該跟上諮商服務的需求,還是自己原本設定的步調? 專注自己,便能聽到自己的呼吸,看到自己在哪裡, 於是照著原本的步調與頻率,專注工作於每個與我同走的受諮詢者中, 把他們此時此刻的身心帶著走,把我的工作調適無縫隙接上, 昨晚,paperwork作業跟上,保險以及行政作業做到位, 終於今早能任性放心睡到自然醒。 有種舒適感,即使短暫,但也心安。 這不正常的日常,每天都在變動,很難習慣, 如果習慣了,等變回正常,還能習慣嗎? 如果一呼一吸,想起這呼吸的你每分鐘的頻率依舊, 如果沖澡片刻,想起病毒尚未來襲前的你,一樣匆忙迅速, 若對孩子另一半失去性子的你,照舊, 若每隔一陣就得滑手機抓住訊息的你,依然, 那你跟我一樣,還在這裡,在我們的正常裡。 如果跟原來的我們打聲招呼,她/他便來到我們身邊, 陪我們平靜有力的面對這些不正常。 |
Author 作者Suzie Wu. 吳式珣 Archives
May 2024
Categories |